玖龙创始人是怎么从收废品开始发家的

    2006年,张茵以270亿人民币的身家,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女性首富。但外界竟然因为对她所知的资料太少,无法形成报道,只知道她是"卖废品起家"。

    【1】

   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,张茵会待在东莞的一个小镇上。镇子叫麻涌镇,其核心地带,坐落着一片蓝色屋顶的工业区。

    这里是玖龙纸业的总部,也是其最大的生产基地。类似的生产基地,张茵在中国有8家,她的其他公司和生产基地,位于美国、香港以及越南,她的生意,则遍布全球。

    1982年大学毕业后,张茵闯荡深圳,在一家原纸行业的中间商执掌会计部贸易部。在这期间,厂长建议她去香港试试废纸贸易,当时香港则是内地造纸厂的主要供货地。

    去大都市"收破烂"?一开始张茵内心是拒绝的。厂长说:你可别小瞧废纸,它们可是森林,造纸业将来势必从资源造纸向再生纸转型,你要挖掘的宝藏就在这条路上。

    1985年,27岁的张茵揣着3万元独自奔赴香港,帮内地纸厂收废纸。

    香港从事废纸回收的人大多出身底层,虽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,但是讲信义,与张茵很投缘。因为坚持公道和诚实经营,张茵迅速在香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,收废纸的都愿意跟她做生意。

    6年的时间,张茵便完成了资本积累,成了香港最大的废纸出口商。期间,她还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——台胞医生刘名中。

    敏锐的市场嗅觉,张茵判断,香港的市场已无法满足内地对于造纸原材料的需求。于是1990年,她果断转战美国,准备开拓第二战场。

    【2】

    张茵是个急性子,一旦有想法,她马上去做。

    一想到去美国做生意,她便创立中南控股,并且说服精通多国语言的丈夫一起创业,并让其成为中南控股的CEO。

    陌生的市场里,张茵的起步很困难。张茵和刘名中两条线,她带着翻译到处跑,刘名中则只身拜访工厂。因为忙不过来,刘名中经常没时间吃饭,一边开车,一边吃汉堡。

    上世纪90年,中美贸易顺差巨大,张茵搭上了这艘"顺风船",获得了相对低廉的运输成本,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。

    依托美国市场,张茵的产业链日趋完善,她将美国低价回收的废纸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内地,再将加工后的牛卡纸销往世界各地。

    2001年,中南控股跃居美国废纸出口行业之首,龙头地位至今无人撼动。

    1996年,张茵在东莞投资1.1亿美元,创立玖龙纸业,正式从废纸贸易转型为废纸造纸。2005年底,玖龙纸业的年产能达330万吨,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17%,成为中国第一、亚洲第二、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,可口可乐、耐克、索尼、海尔等企业都是其固定客户。

    2006年3月3日,玖龙纸业登陆香港主板,IPO为集团筹得34亿港币。不少大名鼎鼎的富豪都大量买入玖龙的股票,包括嘉里集团郭鹤年、恒基地产李兆基、新世界发展郑裕彤,公司市值高达374亿。

    【3】

    后来金融危机爆发,玖龙纸业陷入负债累累的局面。香港一家民间团体发布了一份名为《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》的报告,玖龙纸业赫然在列。

    流言漫天,在舆论口中,张茵已经陷入死局。这是她生意史上的最大挫折,其中关于血汗工厂的流言,令张茵感觉不可思议并且无法接受。

    为了让外界更了解玖龙,张茵邀请了100多位媒体记者到工厂现场参观,把所有的生产流程都进行公示。可惜,她的举措并没有起到太大效果。

    在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,不断传来玖龙的负面新闻,而风波过后,张茵和玖龙告别了舆论热点,鲜有人关注。

    她依然把经历放在公司经营上,集团股价和现金流跌至谷底时,玖龙拒绝了很多投行、PE的融资方案,"只要是涉及到会稀释股权的,我都不会接受。"张茵说。

    金融危机后,玖龙"静悄悄"复苏。

    2015年财年,玖龙纸业年销售额突破320亿人民币,利润高达28.3亿。

    虽然重回巅峰且更进一步,但张茵和玖龙纸业已经不再具有从前的关注度,在互联网、房地产的热潮下,财富英雄们前赴后继,除了业内人士和投资者,很少有人会关注这家非快消品的企业。